10月15日,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2025)全国总决赛在郑州大学落下帷幕。我院参赛团队聚焦国家战略需求,突破关键技术难题,精益求精,不断完善项目方案。在全国总决赛现场,凭借创新的技术路线、扎实的工作基础和出色的现场表现,斩获全国金奖1项,全国银奖2项,实现新突破!
全国金奖
项目负责人:管海粟
项目成员:王鹏杰,刘星辰,肖文清,谭珞霏,郎诗韵,方泽泉,万金鹏,张凯乐,郑汉东,李祎萌,徐鹤瑞,李科,魏亦博
指导老师:白翔,刘禹良,朱盈盈,刘永革,蔡新元,黄仁瑄,刘娟
项目简介:解甲骨天书,续文明薪火。“卜算子”团队针对甲骨文破译中存在的数据获取困难、字形演变复杂、语句残缺难懂等核心问题,构建了融合“形、义、理”多途径的人工智能辅助破译系统。该系统设计了多粒度渐进式古籍解析、字形条件扩散与部首序列生成、双向语义理解与慢思考推理等关键算法,将过去依赖专家经验与直觉的破译过程,转化为可检索、可建模、可计算的推理链条。该成果有效突破了传统研究的效率瓶颈与主观性限制,为专家考释提供了重要线索,提升了效率。

全国银奖
项目负责人:管飞宇
项目成员:刘弘德、Hares Sattar、牛雪晨、程一帆、申志涵、黄伟华、胡强伟、朱子骐、王烨
指导老师:郭连波、徐刚、王凯、张虎、武剑洁
项目简介:光迹探真团队面向跨尺度激光制造高精度、无干扰的在线监测空白,基于“加工即监测”的新策略,提出了利用激光加工本征光信号“同源感知”的多模态激光探针在线监测新技术。实现了元素与缺陷的同步高精度检测,灵敏度提升百倍。该装备已成功应用于国防武器、光伏新能源和芯片半导体等领域,助力产品良率突破98%,为解决我国激光制造“卡脖子”的在线检测难题提供了自主可控的国产化方案。

全国银奖
项目负责人:刘海峰
项目成员:黄弈、余刘慧婷、杨熠恒、林彬彬、朱懿淳、任思羽、代茹洁、任梓源、岳美文、陈德霆、刘超强
指导老师:黄禹、姚鹏程、郑龙、廖小飞、金海
项目简介:智元芯算团队面向大模型推理、搜索推荐、金融风控等关键智能场景中稀疏数据计算的核心挑战,成功研发出一款高效能智能计算专用加速器。团队以“高并发、低延迟、强响应”为性能目标,提出了“数据驱动指令、定制引领未来”的创新设计范式,构建出面向智能计算的高能效硬件加速体系。该技术已在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的应用环境中完成验证,显著提升了业务处理效率,有效解决了关键性能瓶颈,获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可与好评。

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2025)由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,郑州大学、郑州市人民政府承办。大赛以“我敢闯,我会创”为主题,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,共吸引来自国内外161个国家和地区5673所学校的619万个项目、2443万人次报名参赛。总决赛共入围项目4720个,涵盖高教主赛道、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赛道、产业赛道等五大类。
优异的参赛成绩,既是对我院师生创新能力和育人成果的充分肯定,更是对未来发展的鞭策与激励。立足新起点,william威廉中文将持续深耕双创教育,优化人才培养体系,为学子们搭建更广阔的创新实践平台,矢志不渝地为我国软件行业发展和科技创新贡献智慧与力量。